br />
王院士很是欣赏杨平的果断,不拖泥带水,说干就干,没有因为困难而推三阻四。
婴儿的手术需要按三步来做,如果第一步不出问题,说明杨平缝合的血管能够合格,那么第二步和第三步一般来说也问题不大,所以一期手术最重要。
夏书进入状态很快,或许他本来就喜欢综合外科这种工作状态,他一上班就发挥自己的专科优势,协助管床医生参与到这个婴儿的围手术期管理。
第二天开始手术。
杨平主刀,王院士和陈教授做助手,因为他们有这种手术的经验。
宋子墨和徐志良也上台,不过是边缘角色。
李泽会、何向军、夏书作为观摩者,坐在手术室角落里,准备用手术室的屏幕来观摩手术。
曹教授这次没来,他觉得年龄大了,杨平的手术少看为妙。
为了应付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,杨平采用胸骨正中入路,这是最开阔敞亮的入路。
打开胸腔,心脏显露出来,这颗小心脏还没有核桃大,大血管就更小。
吻合血管是杨平的看家本领,是出道的绝技,当时来到三博医院,就是靠一手断肢再植打天下,一路打怪升级,断肢再植的核心技术是什么,就是血管吻合,还有比婴儿手指血管细么。
主动脉、肺动脉及与心脏的连接部位也显露出来,杨平用手指轻轻地触了触细小的血管,第一感觉这血管弹性非常不好。
“准备体外循环和心脏停搏!”
接通体外循环,注射心脏停搏液,让心脏停跳。
在体外循环过程中逐渐降低婴儿的体温,当中心体温降低到15c时,关闭体外循环机,停止一切血液循环,这便是dhca——深低温停循环技术。
因为婴儿无法接受长时间体外循环,所以必须使用这种技术。
婴儿在深低温停循环状态下,心脏是停跳的,血液是静止不流动的,所以类似于“死亡”,只不过这是人为控制的“死亡”,在一定条件可逆,可以“复活”。
这个条件就是,这种状态不能超过45分钟,45分钟内可以“复活”,超过时间无法“复活”,所以手术必须在45分钟内完成。
“需要结合头臂干动脉顺行灌注和经上腔静脉逆行灌注进行脑保护吗?”王院士提议。
增加这一步操作,对大脑进行保护,可以将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延长到60分钟,为手术创造更加充足的时间。
“不用,我尽量20分钟完成手术。”杨平不假思索地说。
20分钟,开什么玩笑,不过王院士现在没有任何怀疑,对这个年轻人,绝对不能用常人思维。
杨平开始快速检查心脏及与心脏相连的血管,主动脉很细,存在严重的狭窄,现在杨平要把主动脉切断,还要把主动脉扩宽,恢复正常的管径。
当主动脉被切断,血管断端露出的时候,王院士深吸一口。
这就跟当年两个失败病例一模一样,血管壁如纸一般,薄而缺乏弹性,缝合的时候即使再完美,也做不到每一针均匀,做不到均匀就存在薄弱点,应力会集中于薄弱点,直接导致血压冲>> 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