铁书网

字:
关灯 护眼
铁书网 > 我在现代留过学 > 第七百三十九章 赵煦与文彦博的默契

第七百三十九章 赵煦与文彦博的默契

认了,当地的盐工、盐商是城郭户,盐田则属于房屋、店宅、作坊一类的商业地产。

    从而将他们从乡村户里剥离出来。

    却,没有划定销售区域,也没有规定官府榷盐政策。

    按照大宋社会的理解,只要朝廷不禁榷,那就可以敞开了卖!、

    于是,原本还要偷偷摸摸的漕司官兵和东南、京东的私盐贩子们,现在光明正大的夹带海盐和鱼干,运到各地,公开销售。

    而户部,在看到这些情况后,直接躺平。

    也不争什么榷盐不榷盐。

    当然,这也是因为赵煦放出了一个让户部垂涎欲滴的东西——榷糖!

    比起盐,糖无疑利润更高,也更好管控。

    只要抓住上游,就可以躺着收钱,还不用担心被人戳脊梁骨,引发社会矛盾——盐,没有人能不吃。

    但糖,可以不吃。

    看似这是缺点?

    但实则是优点。

    因为,大宋商品经济发达,城市有消费能力的人群很多。

    而糖又具有上瘾性。

    吃过一次,就想吃第二次、第三次。

    今年正月以来,汴京蔗糖与霜糖的热销,证明了糖的远大前途和在财政上的贡献。

    于是,现在的户部也不管榷盐的事情了。

    章衡带着户部度支司,直接扑到了糖业上。

    如今正在和开封府争夺汴京卖糖所的管辖权。

    同时也在和各家外戚打嘴炮官司,想要制定一部律法,将糖的销售,纳入户部专卖与监管下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郭忠孝来到赵煦面前,将文彦博写的劄子,呈递到御前。

    赵煦接过来,只扫了一遍就笑了起来:“要不说,家有一老,如有一宝!”

    “太师真乃国家栋梁,社稷支柱也!”

    于是,拿起笔就在文彦博的劄子上做了批示:太师之议甚好,请申国公召集相公们集议,拿出具体方略来!

    然后便将这劄子,交回郭忠孝,命其誊抄后,分送两宫与都堂。

    而文彦博的这个劄子,主要说的,就是一个事情。

    厢兵的管理问题!

    文彦博在劄子里,先是回顾了大宋厢兵的管理历史,赞颂了列宗列祖的圣哲明见。

    但同时也指出,现在的厢兵,管理混乱,令出多门,对于国家、朝廷是很不利的。

    接着他举了自己当年镇压贝州王则之乱的经验心得。

    认为,大宋厢军的管理,再这样乱下去,迟早要出大事!

    所以,他请朝廷重视这个事情。

    厢军不能再这样下去了!

    不能再,随随便便什么人,都可以指挥、差遣了。

    这就正对赵煦的胃口。

    他早就想改革厢军的管理体系了。

    将各地厢军的管辖权和管理权,从那些婆婆妈妈手里收回来,成立一个统一的,独立的厢军管理机构。

    过去,因为种种原因,时机并不成熟。

    但现在,随着一南一北,两个新的经济支柱,快速崛起。

    同时,宋用臣带着禁军到处打灰,让在京禁军顺利向着土木大军转型。

    赵煦感觉时机差不多成熟了,于是就通过文贻庆去暗示了一下文彦博——现在国家的厢军问题比较严重啊!朕很担心呢!卿是太师之子,能不能代朕去问问太师?

    而文彦博,不到三天就递上了这封劄子。

    当然,这老狐狸也不是吃素的。

    他趁机和赵煦要了些好处。

    这老货,不愧是历经四朝,无论形势如何,都屹立不倒的不倒翁!

    单单就是这一手,直接要好处,就显示了他的政治智慧。

    当场要好处,等于断绝了以后封赏的可能。

    同时,这多少也算是一种自污的手段。

    算是主动给赵煦递了把柄。

    以后他要不听话,今天这些索要好处的文字,就是最好的罪证。

    赵煦可以借此视情况,给他扣不同等级的帽子。

    无大臣礼!

    要挟主上!

    非社稷臣!

    他都这么懂事,赵煦自然也不能拒绝他。

    于是,在打发走了郭忠孝后,赵煦提笔开始写条子。

    第一个条子,是送去学士院的。

    故昭文馆大学士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、司空、韩国公富文忠公弼,先朝元老,历事三朝,佐仁祖、英祖、皇考,功在社稷,德在天下!

    朕意褒长者之德,而扬元老之功。

    其加赐富文忠公神道碑,以为额,令主者施行,并追赠富文忠公太师。

    这是文彦博请求要的第一个好处。

    给老伙计要褒扬,要待遇。

    从而给富弼争那宣光殿上,陪祀先帝的大臣员额。

    这可是竞争很激励的。

    因为王安石死后,肯定会内定一个——这都是现在明摆着的事情!

    所以,老文这个人,确实能处!

    尽管富弼生前和他已经不太对付了。

    但现在,愿意给富弼出头,给他争待遇要政策的,也就是文彦博了。

    写完这个条子,赵煦将之放到一边。

    继续开始写条子。

    这是给都堂下面的吏部房的。

    太学博士吕大临、太常博士杨国宝,国家贤臣,社稷名士,命尚书省记姓名于堂薄。

    吕大临,自不用说。

    他和文彦博关系很好。

    而杨国宝,则是邵雍的学生,邵雍临终,将之托付给文彦博照看。

    这些年来,文彦博是忙前忙后的给杨国宝的仕途铺路。

    如今更是舍下了老脸,给他求来堂除的恩典。

    这已经不是文彦博第一次给邵雍的门人要政策要待遇了。

    去年,他就推荐了一大批当年跟着邵雍混的算术家,到了诸司专勾司为官。

    就算是那些老迈,已经不能做事的,他也求了恩典,塞进了算学去当老师。

    不得不说,文彦博这个人,平日总是喜欢倚老卖老,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。

    但实际上,却是个有温情的人。

    当然,他的温情,只针对于那些和他有关系的亲朋故旧。

    对待政敌,文彦博可从不手软!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赵煦的条子,很快就送到了它们应该到的地方。

    第一个送到的,自然是对文彦博对厢军问题的劄子以及批示。

    吕公著接了劄子,看了一下内容。

    脸色就变得和苦瓜一样了。

    他最近,真的是太忙了。

    又要忙扑买抵当所的准备,查帐、分册、算计……

    还得忙着和宰执们,去京中道观寺庙里祈雨。

    老天爷已经二十天没下雨了!

    别说是他们这些宰执,就算是汴京城的百姓,看着汴河水位不断下降,心里面也是发毛。

    除了这些事情,他还有个重担在肩——景灵宫的先帝御容画像,虽然已经从文德殿,奉安到了宣光殿。

    但还有一场盛大的祭礼——神御礼,需要举行。

    所以,他得组织起来,还得时刻关注礼部的程序。

    根据礼部在列祖列宗以及先帝神灵前的卜问结果。

    已是选定了那场祭礼的吉日——四月壬午朔。

    身为宰相,他是需要陪位,并参与酌献的。

    这些事情,千头万绪,压得他连喘息的功夫都没有。

    如今,宫中又丢来一个差事。

    而且,还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差事。

    吕公著整个人都麻了!

    但,没有办法!

    他是宰相!

    给皇帝007是他的义务!

    只能是强打起精神,发出官牒,传召两府大臣,来他的令厅,集议此事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文府。

    傍晚时分,文彦博就收到了宫中消息。

    天子下诏,追赠富弼太傅,并加赐一面神道碑,御笔亲题:显忠尚德。

    同时,天子也下诏,命都堂吏房记吕大临、杨国宝姓名于堂薄上。

    老太师顿时就笑的合不拢嘴了。

    他看向在自己身边的富绍庭。

    “德先啊……”

    “老夫答应德先的事情,已经做好了……”

    “德先答允老夫的事情,也要放在心上哦!”

    富绍庭当即拜道:“太师放心!”

    “小侄已在洛阳,为太师准备好了,价值百万贯的金银铜钱布帛!”

    “若太师需要,小侄还可变卖田产、店宅、屋舍,由此还能筹集至少五十万贯的财货!”

    “另外洛阳诸公那边,小侄也可厚颜去借……”

    “应该还能筹集数十万贯……”

    文彦博听着,满意的笑起来:“德先贤侄且放心!”

    “只要十三娘能册立为后!那么,富文忠公入祀先帝神庙的事情,老夫一定帮忙办到!”

    富绍庭是孝子,他追求也就是这个了。

    当今纳头就拜:“小侄多谢太师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义天推开禅房的窗户,望向那开宝寺巍峨的铁塔。

    他的心情有些沉重。

    自去国以来,已是将近两月。

    来到这汴京,也有将近一个月了。

    但却只见到了这宋庭皇帝一面,而且是礼仪性的拜见!

    他的国书,没有任何回应。

    这让义天心急如焚,在这开宝寺内,>> --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四合院里的悠哉日子疯批师叔她杀疯了,全宗火葬场!全民寻宝:我能看到地图隐藏信息下山无敌,绝色师娘太宠了斗罗之我在唐门混日子旅行精灵:我的宝可梦在异界变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