炮,所以炮管有必要做长一些。同时,佛郎机在炮身后部还有一截铳尾杆,炮手握住铳尾杆就能实现火炮的旋转或俯仰,这种炮的原型本就是西方的一种船用回旋炮。<br><br>铳尾杆将近两尺,以便发挥杠杆效应,正因其俯仰调节装置不同,佛郎机没有采用威远炮那种炮母,而是架在铁质炮架上,这个炮架本身可以很方便地安放于马骡背上,炮架插入土中也足以抵抗发射时的后坐力。<br><br>同样的炮身重量,陆军部威远炮发射的铅弹重达三明斤,佛郎机的弹丸则只有十二两。这就是子母铳结构的后装炮和前装炮的区别,射速提升的代价是威力的减小,这也是炮兵局要配备两型火炮的原因,各取其长。<br><br>上面这个炮身重量还没有算子铳,佛郎机的子铳也有三十多明斤一具,目前每个炮组也就配了三具子铳,再重骡子都驮不起。<br><br>四十门火炮架设到位后,被部署在一线的三个步兵局都已出营,正在炮兵后面列队。作为预备队的第二局也已开始出营,林海来到了西营的瞭望塔上,拿着望远镜查看炮兵的准备情况。<br><br>此时各炮组正在装填弹药,林海先将望远镜对准了一个威远炮队,只见一名炮手正将一袋子霰弹从炮口倒入。<br><br>这一袋霰弹有好几百颗,总重超过三明斤,全是比鸟铳弹丸更小的铅弹。铅的熔点只有三百多度,弹丸很容易制备,鸟铳手用自带的铅子模都可以随时铸造,炮兵局用的这些霰弹加工起来更简单。<br><br>会友公司火器局加工霰弹用的是高塔法,就是在几十米高的霰弹塔上架设一座熔铅炉,塔下面是一个大水池,铅液从高处落下后由于表面张力作用会变成球形,落地之前冷凝成固态的铅丸,剩下的就是去塔下的水池里拣就行。<br><br>威远炮队的那名炮手将霰弹倒入炮口之后,接着又装进一枚重达三斤的大铅子,这枚铅子是完全合口的,直径甚至比炮口内径还略大一点,装填时要使劲往里怼,因为这枚铅子要起到密闭炮膛的作用。<br><br>这就是明军常用的所谓公孙弹,合口大铅子是爷爷,带一堆孙子霰弹。这也就是铅弹能这么玩,海军用的铁弹是绝对不行的,铁弹需要的游隙较大。<br><br>公孙弹的好处是明显的,大弹破其坚,小弹杀其众,合口大铅子可以让火药的能量得到充分利用,除佛郎机这类后装炮之外,明军所有的野战轻炮几乎都是打公孙弹。<br><br>这当然也会带来坏处,一是大铅子变形后打不准,二是炮膛挂铅厉害,清理起来费劲。再加上合口弹装填本来就慢,所以射速很低。<br><br>但明军的野战轻炮并不追求射速,也不追求准度,常用的开火距离一般是在三十到六十步之间,比起鸟铳的八十到一百步更近,野战时一般也就指望它打一发了事。<br><br>这是明军长期面对游牧骑兵以少打多时的最优解,对于兵力较少的陆军部一样适用,所以会友公司目前没有在这方面进行改革。</div>>> 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