铁书网

字:
关灯 护眼
铁书网 > 阿弥陀经要解 > 《佛说》第16集

《佛说》第16集

  这个「别序」就是别于一般的经典,看蕅祖的注解。

    乙二、别序。

    发起序也。净土妙门,不可思议,无人能问,佛自唱依正名字为发起。又佛智鉴机无谬,见此大众应闻净土妙门而获四益,故不俟问,便自发起。如《梵网》下卷自唱位号云我今卢舍那等,智者判作发起序,例可知也。

    这个「别序」又称为「发起序」,就是这部经的一个发起因缘,这部经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之下宣说的。前面的「通序」是说明这些与会的大众,是在什么时间、什么处所集会在一起;这以下的「别序」,是说在这当中,是一个什么样的因缘而佛陀说法,这叫「发起序」。

    看第二段,这个「发起序」有两个因缘发起:第一个「净土妙门,不可思议,无人能问」。就是说从它的深度来说,因为「净土」法门这件事情「不可思议」。说一个五逆十恶的众生,他内心当中累积了无量无边的烦恼跟罪业,而他能够忆持佛的佛号。这个佛号、这个万德洪名进入他的心中,这么一运转,具足十声,就能够把地狱的火转成金莲华,这件事情是不可思议的。所以这样的法门,这个他力法门,没有「人能」够「问」、没有人有这样的智慧能够问。所以佛陀怎么办呢?只好自己讲出极乐世界的「依」报跟「正」报的名字,「有世界名曰极乐」──依报,「其土有佛号阿弥陀」──正报,来作为「发起」,因为这个法门太深妙了,这是第一个理由。

    其次,净土法门它的广度,前面是讲到深度,这是讲到广度。因为「佛」的妙观察「智」,观察众生的根「机」是没有错「谬」的,看到「大众应」该得到「净土」的法门,而得到「四」种利「益」──欢喜、生善、灭恶、入理,所以「不」必等待发「问」,「便自发起」。

    这个地方,莲池大师的《疏钞》讲得详细,他说:这个本经是无问自说。这个在经典上来说,是不按牌理出牌的。因为一般的经典,都是要有人修行有问题,佛陀才宣说。说你这个人有病,医生才开药;怎么你没有向我索药,我就开药呢?这当中有一个理由,佛陀无问自说有一个重要理由。

    莲池大师先讲一个譬喻说:有一个人他身体长了一个毒疮,这个毒疮发作的时候非常痛苦,而且须臾将死,马上就要死掉了。这个时候刚好有一个医生,这个医生他有阿伽陀药。这个阿伽陀药万病总治,拿给这个人吃,入口即活。吃到他的嘴巴里面,把它含起来,它就能够把这个毒疮治好。所以说这个医生在这个急迫的情况之下,他不等到对方的启请,就把这个药给他,因为这个药万病总治的。而且他这个人须臾将死,命在旦夕了,他来不及启请了,这个时间太急迫了。

    莲池大师就合法说:「末世众生亦复如是,根钝障深,寿命短促。」说末法众生根钝障深,根机、善根很钝,修止观修半天也修不来,烦恼也没办法断。罪障也重、烦恼障也重、果报体也重,动不动就生病,这一期的生命也很短促。这个时候「解脱、禅定甚难可得」,你要他「解脱」(就是般若波罗蜜),得到禅定,甚难可得,很难成就的。末法众生他没有这个智慧来启请,佛陀还是要为他宣说,因为这是一个三根普被的法门。所以在这个因缘之下,「故不俟问,便自发起」,这样的一个理由,佛陀便自动的发起,是可以的。

    接下来引证。蕅益大师引用智者大师的著作来解释,「如梵网」经「下卷」上说:「我今卢舍那」,「方坐莲华台,周匝千华上,复现千释迦」。《梵网经》也是无问自说,因为《梵网经》讲的那种境界,也是特别的甚深,报身佛。「我今卢舍那」,就是释迦牟尼佛讲《梵网经》是现报身佛。报身佛坐在莲华台上,旁边的千华上现出很多很多的释迦佛。「智者」大师把这一段「判作发起序」,这也是比「例可知」,这也是一种无问自说的情况。蕅益大师他引用智者大师的科判,来解释这一段经文应该是属于发起序,是这个意思。

    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:从是西方,过十万亿佛土,有世界名曰极乐。其土有佛,号阿弥陀,今现在说法。

    这一段我们把经文简单的消释。「尔时」,就在这个法会大家集合的时候,有声闻众、菩萨众、天人众,在「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」集会的那个时候,大家都集会在那个时候,叫「尔时」。这个时候,「佛」陀就主动的「告」诉「长老舍利弗」说:「从是西方,过十万亿佛土。」说在娑婆世界的西方,距离经过十万亿佛土,这当中有两件重要事情,他讲了两件重要的事情。

    第一件事情「有世界名曰极乐」,就是那个地方有一个依报的国土叫极乐,叫做依报的庄严。第二件事情「其土有佛,号阿弥陀,今现在说法。」那个国土有什么人在那个地方呢?有一尊佛,是阿弥陀佛在那个地方说法,是正报的庄严。就是发起序,佛陀主动告诉长老舍利弗,讲出极乐世界的依报跟正报的名号,来作本经的一个发起。看蕅祖的注解:

    净土法门,三根普摄,绝待圆融,不可思议。圆收圆超一切法门,甚深难信。故特告大智慧者,非第一智慧,不能直下无疑也。

    与会的大众这么多,佛陀为什么单单告诉舍利弗呢?佛陀告诉这个大智慧的舍利弗有什么意思呢?这当中蕅益大师把这一层意思解释出来:「净土法门,三根普被,绝待圆融,不可思议。」

    净土法门从它的广度来说,「三根普被」,上至文殊菩萨、普贤菩萨,他们也能够念阿弥陀佛,念念成就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;下至五逆、十恶,这个五逆、十恶的众生,他那一念苦恼躁动的心,他忆持阿弥陀佛,也能够转地狱的火成金莲华:所以是「三根普被」,所以这一句佛号「三根普被」,这是讲它广度的殊胜。

    其次,它的深度「绝待圆融,不可思议」。这句话我们解释一下,什么叫「绝待圆融,不可思议」?这个「绝待」是约着「对待」来说。就是我们在转凡成圣,把染污的缘起转成清净的缘起,这个染净二法,有「对待」跟「绝待」的差别。

    比如说我们讲念佛法门,譬如「清珠投于浊水,浊水不得不清;佛号投于乱心,乱心不得不佛。」我们念佛当中,以这一念心来摄持佛号,这当中有两件事情:第一个「能念的心」,我们这一念心就像一个污浊的水,累积了无量无边的烦恼跟罪业,污浊的水,能念的心。其次,「所念的佛号」,就是清水珠,万德洪名,摄持阿弥陀佛无量无边的功德。这当中蕅益大师把它判作两种修行方法:

    第一个事持。就是你刚开始是建立对佛号的信心,就是说:我这个水实在太脏了,一点办法都没有。我是业障凡夫,决定不能仗自力断惑证真,了脱生死;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有大势力,一定能够救拔我。这个时候对名号通身靠倒,但是这个时候是一种对待观法,因为染净是独立的,杂染不能变成清净、清净不能杂染,这杂染跟清净是对立存在的,是有自性的,这是对待的观法。但是有自性没关系,万德洪名的功德太大了,我这一念心一点办法都没有了,就通身靠倒,这清水珠的力量太大了,这是事持。

    第二个理持。这个理持就是说,我们在赞叹这个清珠的功德,这万德洪名的功德之下,我们也应该赞叹我们这一念心也不可思议。说这个水也不可思议,清珠能够把水净化,当然清珠是不得了,但是这个水也不得了。为什么?因为它变化?表示这个水它不受染污,水表面上跟这个染污在一起,但是这个染污的东西不能染污水。

    这个意思就是说:「何其自性,本自清净」,从这句话的角度来观察这个烦恼跟罪业,是如梦如幻的,它没有真实的染污我们这一念心。所以说,我们这一念如梦如幻烦恼的心,跟清珠一接触的时候,「清珠投于浊水,浊水不得不清」,我这一念心能够变化。染污的心,在迷惑的时候,全真成妄,在迷惑的时候;当这一念生起了信愿的时候,接触这个佛号的时候,全妄即真:这真妄是不二的,染净是不二的。这个时候,智者大师说:你能够作这样的理观,这个就是理持。也就是所谓的绝待圆融不可思议。

    所以蕅益大师经常告诉我们:我们要体会我们念佛的时候,能念的心本自不可思议,所念的佛号也本自不可思议。说这个清珠跟浊水一接触的时候,清珠不可思议,这个水也不可思议,这个水能够变化也不可思议,这样子就是「绝待圆融不可思议」了。

    「圆收圆超一切法门,甚深难信,故特告大智慧者,非第一智慧,不能直下无疑也。>> --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让你开维修店,你掀起机战风暴?半岛蝉鸣日记刚满十八岁,系统终于来了东晋北府一丘八凤隐归玄幻:无限吞噬从转生虫族开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