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佛说阿弥陀经》,诸位法师、诸位同学,阿弥陀佛!(阿弥陀佛!)请大家打开《讲义》第四十一页:
壬二、征释略显
前面一科是说明「鸟音法利」。在前科当中,佛陀说明了极乐世界,有种种的奇妙杂色之鸟,这些鸟类能够「演畅五根、五力、七菩提分、八圣道分如是等法」,使令众生听到以后,「皆悉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」。说明这个极乐世界的鸟类,它能够说法,而使令众生忆念三宝。这以下是「征释略显」,这个「征」就是一个征问,提出这么一个问题;这个「释」就是回答,就是回答前面的问。透过这样的一个问答,来简「略」的说明极乐世界鸟类的由来,这叫「略显」,就简略的说明极乐世界鸟类的由来。这一科就是「征释略显」,我们看经文:
舍利弗,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,所以者何?彼佛国土无三恶道。舍利弗,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,何况有实。是诸众鸟,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,变化所作。
我们简单的消文。「舍利弗」,佛陀就招呼了一声舍利弗,一开始就征问说:「舍利弗,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。」说前面这些种种的奇妙杂色之鸟,你不要以为这些鸟是由罪报所招感的。一般鸟类,都是罪报所招感的畜生果报。
比如在《正法念住经》上说:诸天也有一些鸟类在说法。这些鸟类是怎么回事呢?这只鸟类在因地做人的时候,这个人他欢喜听闻佛法,对于听闻佛法非常的欢喜。但是他烦恼的也习气特别的重,他遇到染污的因缘,控制不了自己,就造了罪业。造了罪业以后,就到畜生道去做这个鸟类。因为在因地的时候欢喜听闻佛法,它就以这个畜生的果报体到天界去,为诸天说法。诸天一放逸的时候,它就为他们说法。它虽然演说佛法、虽然在天界安住,但是它的果报体是畜生,它还是有畜生老病死的果报体。所以《正法念处经》说:诸天那些有的鸟,它是罪报所生。
这个地方佛陀简别,极乐世界的鸟,它不是诸天界的鸟,它不是罪报所生。它不是罪报所生,它是怎么来的呢?这以下就回答这个问题。「所以者何?」这鸟的由来是怎么回事呢?说「彼佛国土无三恶道。」极乐国土它的果报体,只有人天的果报,没有三恶道的果报体,这是弥陀的本愿所成就。「舍利弗,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」,尚且没有恶道的名称,「何况有」真「实」的三恶道果报呢?既然没有三恶道的果报,这些鸟是怎么来的呢?「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,变化所作。」是阿弥陀佛清净的法身,是依止他的本愿功德力所创造出来的,这个「变化所作」。
这个地方的「变化所作」,我们要说明一下。一般的色法,在唯识学上说有两类:第一类是属于业果色,就是你的善业跟恶业所创造的。善业力强的,他就创造尊贵的色法;恶业力强的,他就创造卑贱的色法。我们一般六道轮回里面的那个色法,都是业果色,由业力所创造。另外一种叫定果色,是禅定的境界所变现的,又叫做定自在所生色。
佛在世的时候,提婆达多要害佛,他把象给灌醉。灌醉了以后,佛陀带着这些大阿罗汉去托钵的时候,到了中途的地方,提婆达多就把醉象给放出来。这个喝醉酒的象就像发疯一样,一整群的醉象往佛陀这个僧团冲过来,非常的危急。阿罗汉没有入定,他也就没有神通,就根一般人一样,他也是非常的惊怖。阿难尊者是佛陀的侍者,就躲到佛陀的后面去。这个时候佛陀就跑到前面去,佛陀入慈心三昧,入慈心三昧,手就举起来。这个慈心三昧起动的时候,他的五个手指头就现出五个狮子的样子,那个狮子一吼,再怎么样醉的醉象就醒过来。醒过来看到狮子,就倒在地方不敢动了。在《阿含经》里面记载,说佛有这种境界。
我们会问:那些醉象它眼睛明明看到狮子,非常凶恶的对它吼。这个狮子的像、这个色法是怎么来的呢?这个就是定自在力所生色。就是佛菩萨在禅定中所变现出的一种色法。定自在所生色当中又分成两类:一种是八地之前的,就是八地菩萨之前的禅定所现的色法,只能够自受用。你入定以后,变现各式各样的宫殿、楼阁、鸟语花香。但是你只能够自受用,你不能把这种境界给别人受用,不可以的,八地之前不可以,那是一个假法,完全是内心的法尘。如果是八地以上的菩萨,他入三昧力量所变现出来的色法,他能够自受用、也能够他受用。唯识学说它是一个实法,它能够让别人受用的,让别人也感觉到这样的一种假名、假相、假用。
这个地方说明极乐世界的鸟类,是阿弥陀佛依止他的清净法身,以他的本愿功德力所变现的。而这种功德力,是能够他受用的,使令极乐世界的一切人民,都能够受用这个鸟类的法音,是这样的一种情况。好,消文以后,我们看蕅祖的注解,一开始「问答破疑」:
征释可知
前面的经文当中,佛陀一段一段的征问跟回答呢,这个是容易理解的。蕅益大师就作一个问答:
问:白鹤等非恶道名耶?
「极乐世界尚无恶道之名」,那这个「白鹤」不是畜生道的名字吗?怎么说没有恶道之名呢?
答:既非罪报,则一一名字,皆诠如来究竟功德。所谓究竟白鹤等,无非性德美称,岂恶名哉。
既然这些「白鹤、孔雀、鹦鹉、舍利、迦陵频伽、共命之鸟等」,它不是罪业所创造的一种果报,而是弥陀清净法身所变现。「名字」跟德能,名以召德,一个名称的安立,一定要跟它的功能相随顺。既然它不是罪报所生,所以这样的名称,它都诠释「如来」的一种「究竟功德」,牠是弥陀真如本性、常乐我净的功德。所以我们也可以说是「究竟白鹤」。
这当中蕅益大师就用六即佛,名字位的白鹤、观行位的白鹤、相似、分证,到究竟白鹤。它是一个究竟的白鹤、它是一个真如佛性全体大用,所以说「无非性德美称」,这个白鹤的身心世界,完全是弥陀的自性功德所表现的,所以这个名字就不应该说是「恶」道的「名」字,它可以说是弥陀的三身四德,是这个意思。我们再往下看,「问答显益」,蕅益大师再作一个问答,说明鸟类的用意:
问:化作众鸟何义?
蕅祖又作一个问说:极乐世界既然弥陀在那个地方「今现在说法」,佛陀为什么不自己说法呢?要变现这么多的鸟类来说法呢?这是什么道理呢?「化众鸟」有「何义」,有什么意义呢?蕅祖回答说:
答:有四悉檀因缘。凡情喜此诸鸟,顺情而化,令欢喜故;鸟尚说法,令闻生善故;不于鸟起下劣想,对治分别心故;鸟即弥陀,令悟法身平等,无不具无不造故。
>> 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