铁书网

字:
关灯 护眼
铁书网 > 阿弥陀经要解 > 《佛说》第29集

《佛说》第29集

    《佛说阿弥陀经》,诸位法师、诸位同学,阿弥陀佛!(阿弥陀佛!)请大家打开《讲义》第五十三页「点出净宗」。

    蕅益大师把本经的「正宗分」分成了三科:第一科是「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」。这一大科当中,佛陀广泛的说明极乐世界的依报跟正报的庄严,来启发我们的信心。这当中所谓的依报庄严,包括了生处的庄严。极乐世界的七宝池、八功德水,以及放大光明的莲华,这个是生处的庄严。乃至于住处庄严,极乐世界有种种的宫殿、楼阁,有四宝所成的宫殿、楼阁,乃至极乐世界的黄金为地,天乐鸣空,以及中间的鸟音说法、宝树的华香,这些都是属于依报的庄严。

    正报的庄严当中,有两个情况:第一个是佛的庄严,第二个是菩萨的庄严。正报的庄严当中,也说明了极乐世界是一个「大乘善根界,等无讥嫌名,女人及根缺,二乘种不生。」极乐国土是一个纯一大乘果报的国土。这个国土当中,它简别了三种众生的出现:第一个女人,极乐世界是没有女人的情况;第二个根缺,极乐世界没有六根不足的情况;第三个没有二乘种性,都是大乘根性的菩萨,都具足了无量光、无量寿的正报身心。

    在这样一个广大依正二报的功德当中,是怎么来的呢?佛陀在经典当中,有四次很诚恳的作了解释说:「极乐国土,成就如是功德庄严。」换句话说,这么一个广大的依正二报,并不是上帝创造的,也不是自然而有的;而是在我们每一句念佛的当下,一句弥陀念诵听,念从心起、声从口出、音从耳入。每一句佛号在我们心中操作的时候,出现了三力不可思议──心力不可思议、法力不可思议、佛力不可思议,这三种的功德力,成就了极乐世界的依报、正报的庄严。换句话说,在第一大科当中,佛陀要我们相信: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,是我们在念佛当下的三力所成就的,这是第一大科,「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」。

    第二大科「特劝众生应求往生以发愿」,佛陀很慎重的提出两个理由劝我们往生。第一个理由是「众生生者,皆是阿鞞跋致」。就是你到了极乐世界,在这一个广大的依报国土当中,你有位不退、行不退、念不退,有三不退的一种正念力量。其次,第二个理由就是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」。前面是一种依报庄严的摄持,第二个是正报佛菩萨的摄持。你能够亲近「诸上善人」,跟大菩萨在一起,得到这些善知识的勉励跟开导。这两种因缘,不管是「圆证三不退」的自功德深,或者是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」的他贤圣遍,都是成就圣道一个很重要的因缘。所以佛陀很慎重的提醒我们:「众生闻者,应当发愿,愿生彼国」。我们知道这样一个广大的国土,应该怎么办呢?应该要发愿往生。这是第二个。

    在蕅益大师解释第二大科以后,他又作了一个说明,「点出净宗」,点出净土一个很重要的宗旨:

    具此深信,方能发于大愿。文中应当二字,即指深信。深信发愿,即无上菩提。合此信愿,的为净土指南。由此而执持名号,乃为正行。

    「众生闻者,应当发愿,愿生彼国,所以者何?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。」刚开始我们在第一大科的时候,「深信」,这个深信,主要是深信三力不可思议。相信以后,我们才「发愿」,我们愿意厌离娑婆、欣求极乐,所以这个「应当二字指」的是「深信」。换句话说,你为什么会「应当发愿」呢?表示你已经生起信心。如果极乐世界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境界,我们也不会发愿求生极乐世界,因为跟我们实在是太遥远了!所以这个地方的「应当二字」,是指我们应该是有信心,然后进一步去发愿。所以这「应当二字」,指的是已经具足信心的意思。

    这样子讲,我们就可以把「信」跟「愿」「合」起来。说「深信发愿,即无上菩提,合此信愿,的为净土指南,由此而执持名号,乃为正行。」我们生起了信心,又能够发起心中的愿力,愿生西方极乐世界,这个就是「无上菩提」心了,这个是随顺于上求佛道、下化众生的无上菩提心。我们「合此信」心跟「愿」力,这个是「净土」宗的一个「指南」针。这个「指南」针,就是说它能够引导我们一个正确的方向。由这种方向的引导,我们去念这句佛号,才能够变成正行,这一点是很重要的。如果这句佛号,没有信愿的引导,是不能跟弥陀感应道交的。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。再看最后一段:

    专重信愿

    若信愿坚固,临终十念一念,亦决得生。若无信愿,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,雨打不湿,如银墙铁壁相似,亦无得生之理。修净业者,不可不知也。大本《阿弥陀经》,亦以发菩提愿为要,正与此同。

    这个地方,蕅益大师把我们念佛人分成两类。说有一大类的人,他念佛很精进,这句佛号念得很精进,他「信愿坚固」,最主要是「信愿坚固」。这个「信愿坚固」,套一句印光大师大师的话就是:他生起了决定的信愿,不能动摇。任何境界现前,不能动摇他对极乐世界的信心跟愿力。他有这样的「信愿坚固,临终」乃至「十念」,甚至只要一句佛号,「亦决得生」,决定可以往生,决定可以跟弥陀感应道交。就是说他这一句佛号,由于有一个明确的指南针、有一个信愿的引导,他一定能够跟弥陀的本愿相应,这是第一类人。

    其次,「若无信愿」,如果说我们今天对极乐世界的信愿是不决定的,换句话说,我们也发愿往生,但是我们可也是贪恋娑婆。「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,雨打不湿,如铜墙铁壁相似,亦无得生之理。」就是说如果我们的信愿是不决定,这种情况,就算我们一句佛号,能够一句接一句,能够念到「风吹不入,雨打不湿」,那么的绵绵密密,像「铜墙铁壁」那么的坚固,但是也没有「得生」的道「理」。「修净业者,不可不知也!」这个地方是强调:「往生与否,全由信愿之有无」的一关键。

    在《净土圣贤录》上说:唐朝有一个僧藏法师,他年纪很小就出家了。出家以后主要是做两件事:第一个他勤修劳务。他为大众师服务,任劳任怨。什么事情别人不做,他就接起来做,任劳;别人对他的任何批评,他无所谓,逆来顺受,任怨。这是第一个。其次,他诵经念佛,他工作做完以后,他读诵大乘经典,这等于是修观。平常也念佛,一心行道。他的出家生涯,主要是做两件事:第一个勤修劳务,第二个诵经念佛。

    到临命终的时候,他那个中阴身,六欲天次第来迎。刚开始四天王天,四天王这种中阴身,这个依报的宫殿,正报的天女,美妙的天女现前,他不为所动。不为所动,四天王天就消失掉了。忉利天现前,乃至化乐天、他化自在天,一天比一天殊胜。他的内心当中,都没有任何的爱取烦恼。最后六>> --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怦然心动@qimiaoSULYp1我,护短族长,族人都是大帝之姿!唐奇谭大唐:开局发老婆,我赚大了NBA之大致我兄弟模特女友刚分手,我享受肆意人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