铁书网

字:
关灯 护眼
铁书网 > 阿弥陀经要解 > 《佛说》第36集

《佛说》第36集

    请大家打开《讲义》第七十二页,这一段我们看蕅益大师的注解第二个:

    明能为希有之事:明妙行能转

    「希有之事」说明这个「妙行能转」,在这个五浊恶世当中,是什么样的行门能够圆转五浊恶世呢?这以下就说出它的一个妙行:

    劫浊者,浊法聚会之时。劫浊中,非带业横出之行,必不能度。

    这个五浊恶世的第一个是「劫浊」,这个「劫」就是一个时代,这个「浊」就是污浊,就是一个污浊的时代。所谓的污浊时代,就是说我们在这个减劫当中,人寿从八万岁,每一百年减一岁,一直到两万岁。人寿到两万岁以迄,就进入了所谓的劫浊,就是一个身心特别污浊的时代。「浊法聚会之时」,这个「浊法」呢,就包括了下面的邪见、烦恼、果报跟寿命。

    换句话说,劫浊它是一个总说,它是一个五浊恶世的总标。就是你的身心世界特别污浊,简单的说就是对你的修学圣道,有特别多的障碍,这个叫做「浊法」。在「劫浊」当中呢,你的身心世界障碍特别多,「非带业横出之行,必不能度」,你要完全靠你自己身心的力量,那就很困难,那「非带业横出之行,必不能度」。

    见浊者,五利使,邪见增盛。谓身见、边见、见取、戒取及诸邪见,昏昧汩没,故名为浊。见浊中,非不假方便之行,必不能度。

    这个「见浊」指的是内心的邪见,这个邪见会障碍我们修行圣道,叫做「浊」。「利使」这个「利」就是猛利,特别快速;「使」就是它能够使令我们趋向于恶道,这个叫做「使」。换句话说,这五个法使令我们快速的、猛力的趋向恶道,这个叫做「五利使」。「邪见增盛」,这个邪见当中有五个:

    第一个「身见」。这个「身」呢,就是我执着我们五蕴身心当中,有一个恒常住不变异的我,我们能够去受用这个身心、能够主宰这个身心,这是一个邪见。因为我们对于我们的身心世界是不能主宰的,我们身心世界每一个剎那在老病当中、在趋向于死亡当中,我们不能使令这样的力量停下来,说:我不老。不可以的!我们没有主宰力的,业力主宰。所以这个「身见」,事实上就是我见。

    「边见」,这个「边」者断常二见:或者是断见,人死如灯灭,就是断灭见;或者常见,我人死了以后还是人,怕什么!二十年后还是一条好汉。二十年后不一定是一条好汉,可能是一条好猪(哈──),所以这个生命是有变化的,不是常的。所以这个边见就是断常二见。

    「见取见」,这个「见取见」就是非果计果。就是说它不是一个涅槃安乐的果,你执着它是涅槃的果,一般是外道执着四禅为四果,以四禅为涅槃,叫「见取见」,非果计果。「戒取见」,这个「戒取见」是非因计因。它不是一个解脱的因,你执着它是解脱的因,就是外道的持牛戒、持狗戒,这种无益的苦行,这个对解脱完全没有帮助的,这是「戒取见」。「及诸邪见」,这是其它的邪见。所有的邪见当中,最为严重的就是拨无因果,及诸邪见。这种邪见「昏昧汩没」我们的内心,「故名为浊」。

    「见浊中,非不假方便之行,必不能度。」这个邪见,的确是深深的障碍我们修学大乘佛法,这个的确是非常严重,在末法时代,我们学习?大乘佛法,一个很大的困难──思想混乱、思想混乱,各式各样的思想都出现了,我们不能知道谁说的话是对的、谁说的话是错的。所以在这个当中,我们很难去修学一些圣妙的法门。

    事实上很多圣妙法门,被这些邪见所破坏,整个传承都断掉了。所以我们只好老老实实的修一行三昧,念阿弥陀佛,不必假借其它的方便,「必不能度」。在这当中我们很难去抉择哪一个法是最高、最低的,这个法门当中搀杂了很多的邪见在里面,这个长时间的流通有问题,所以说「非不假方便之行,必不能度」。

    所以你看中国佛教到了末流,只有两个宗派兴盛:第一个是禅宗。直接观现前一念心性,一念不生即如如诸佛,这个也是不假方便;其他的方便法门,那些枝枝叶叶全部拿掉,直接的观照根本。第二个净土宗。它也不必假借枝枝叶叶的,一心归命阿弥陀佛。到了末流的时候,就只有这两个法门成就的人最多了,是这个意思。在这个见浊当中「非不假方便之行,必不能度」,这的确是这样。

    烦恼浊者,五钝使,烦惑增盛。谓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,烦动恼乱,故名为浊。烦恼浊中,非即凡心是佛心之行,必不能度。

    这个「烦恼浊」指的是内心的烦恼,前面的见浊是一个邪见。「烦恼」在经论上的定义为「五钝使」,就是说它使令我们堕落到恶道的势力比较缓慢,叫「钝」;不像邪见,邪见的话,因为邪见你去造恶业,你还没有惭愧心,这个势力非常大。你虽然起烦恼,但是你还有正见、还会有惭愧心,折损一些恶业的势力,所以它的堕落是比较缓慢的,没那么猛利,叫「五钝使」。这个烦恼有「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」,它的相貌是「烦动恼乱」,烦动恼乱我们这一念清净心,所以说是「浊」。

    「烦恼浊中,非即凡心是佛心之行,必不能度。」这也是一个事实,我们烦恼粗重的人,心就是躁动不安。心躁动不安,他心的堪能性差,你要叫他去修一些深妙的法门就困难。只有这种「即凡心是佛心」,一心归命阿弥陀佛,这种佛力加被的法门,才能够度化。

    特别是临命终的时候,生死关头最难得力,无量无边的烦恼,它一定会起来干扰你。如果没有佛光照我、慈誓摄我,我们很难保持心不颠倒,很难。所以这个地方在烦恼的炽盛当中,我们不是「即凡心是佛心」,「即众生心,投大觉海」,一心归命弥陀的本愿功德、一心归命弥陀的名号,那「必不能度」。没有佛力的加被,这生死关头,大家都过不了关了。所以这个地方也是一个问题。

    众生浊者,见烦恼所感粗弊五阴和合,假名众生,色心并皆陋劣,故名为浊。

    这个「众生浊」,这个「众生」是一个「五」蕴的果报。前面的「见」跟「烦恼」是偏重在集谛,能招感的集谛;这个地方是偏重在苦谛这种果报,说这个五蕴身心,不管是「色」、不管是「心」都很「陋劣」。我们这个四大,动不动就生病,所以这个病痛来干扰我们,这内心的堪能性也差,这受想行识也是差,这个心的力量也薄弱。所以说:

    众生浊中─非欣厌之行,必不能度。

    面对这个老病的果报,我们只好厌离娑婆、欣求极乐,否则很难度脱。

    命浊者,因果并劣,寿命短促,乃至不满百岁,故名为浊。

    「命浊」就是一个寿命,若「因」若「果」都很陋「劣」,「寿命短促,乃至不满百岁,故名为浊」。

    命浊中─非不费时劫,不劳勤苦之行,必不能度。

    寿命在修行当中的短,也是一个障道。因为你要成就圣道,一定要有禅定,这个禅定不是短时间能够修行成就的。所以我们看《维摩诘经》〈佛果品〉讲到:很多国土的寿命都是四万岁、两万岁,它人寿有四万岁,他两万岁出家,他修了两万年,成就无生法忍。他修两万年,我们在娑婆世界修几十年,这怎么能够比呢?修了没几年死掉了,死掉以后重新开始,重新开始又迷惑颠倒。所以说这个寿命的长远,这也是一个问题。

    所以在这个短暂的寿命当中,我们要在这当中把握时间,只有找一个「不费时劫」,不必长时间修行的一个他力法门,否则「必不能度」。因为我们很难成就禅定,只好乞求佛力加被。

    明妙行能得:

    复次只此信愿庄严一声阿弥陀佛,转劫浊为清净海会,转见浊为无量光,转烦恼浊为常寂光,转众生浊为莲华化生,转命浊为无量寿。

    这五浊恶世怎么个「转」法呢?就是「一」句「阿弥陀佛」,「信愿庄严一声阿弥陀佛」,圆「转」五「浊」、圆成五清,「清净海会、无量光、常寂光、莲华化生、无量寿」。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,这个「转」应该说也有次第。这圆转当中值得我们注意就是:「转烦恼浊为常寂光」值得我们注意。佛法讲感应道交,外道也讲感应道交,但是这个地方有不一样的地方。外道的感应道交完全是心外求法,他的感应道交,他不求内心的清净,他是一种向外攀缘的。

    佛法的感应道交,你看看本经怎么说:「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闻说阿弥陀佛,执持名号,若一日……若七日,一心不乱,其人临命终>> --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怦然心动@qimiaoSULYp1我,护短族长,族人都是大帝之姿!唐奇谭大唐:开局发老婆,我赚大了NBA之大致我兄弟模特女友刚分手,我享受肆意人生